2009/12/31

掰掰~2009,你要走囉?不送喔!

這是個充滿許多難忘記憶的一年。

被裁員
當了幾個公開招考的砲灰
30歲
MJ去世
去了白河墾丁觀霧
參與88水災救災
復職
NB硬碟悴死
參與了幾個藝文活動
心動了
心碎了
超級好朋友訂婚

通常這種文章,都應該是回憶過去一年發生的事情,反省過去,然後展望未來。
噗浪上有人說『我沒有憂鬱的天分』,所以不在這邊反省過去,就簡單列表;
至於展望未來這件事,不能說我對未來沒有計畫與期待,或許我對未知的未來更有憧憬吧!

12/31 and 1/1 are just two days in a row which don't change a thing;
but thoughts in my mind can change everything in any date!

Let change happens in the coming new year!

(標題來自朋友寫的一篇告別2009的文章,覺得很可愛就借來用,再加句「不送了!」)



2009/12/30

Xmas Party 09'



才兩年前的事,2007年的冬天,我去參加了凱&阿莫的薄酒萊Party
這一次,應邀去參加聖誕節的 Party,地點則從台中換到了宜蘭。
他們家的 party,不會因為在倫敦、台中,還是宜蘭而改變品質。

12/25,聖誕節當天,我把最後半天特休給請掉,提早回家休息準備行李。
這天不算太冷,約莫 15 度上下,與美國、歐洲的白色聖誕相比根本就是夏天了。
所以我連外套也沒帶,圍巾披上,搭了 17:18 的自強號往宜蘭出發。
(如果沒摸太久的話,原先是要搭17:00 的莒光號 :Q)

 

搭上正好下班的凱的便車,我在預計開始的半小時前到了他們家。
為什麼前面說不管在哪,他們家的 party 都一樣讚… 場地是決定性的因素!
不管是台中的豪宅、倫敦的小家庭,還是宜蘭的透天厝,
他們都是布置得美輪美奐,或者溫馨舒適,總是讓人喜愛的地方。

看那一排的蠟燭,進了大門的玄關(或是前院?)處,看了就覺得很溫暖;
還沒進門,上二樓的樓梯上也插滿了聖誕樹的葉子,蠟燭一樣點綴在每一台階。
進了前廳先別急著看那豐盛的開胃小菜有些什麼… 瞧瞧往後廳的這段路,多美啊:D
而今晚餐點的餐具就在牆邊,搭配飲用的各種紅白酒和酒杯則在前方的小木桌上。

 

那麼今晚到底有什麼好料的呢?下面三個盤子裝的是不同的起司,口味濃淡各異,任君挑選。
一大盆的洋芋片誠意滿分、兩排火腿搭起司或直接吃都很對味、葡萄旁邊可是整顆乾無花果呢!
角落邊只拍一半的是另一大盆的栗子,吃栗子這件事也不知道是哪兒的聖誕節傳統:P
而栗子旁邊是傳聞中來自高雄的頂級桂圓蛋糕,好吃不膩,非常受歡迎!




這次的朋友們主要是凱在宜蘭的工作伙伴,也有一些阿莫從台北過去的朋友。
我還是一樣當我的獨行散戶,從倫敦到台中,從台中到宜蘭…
不斷地認識他們的朋友,以及不斷地吃肉喝酒:D
說到美食… 這回總算有圖有真相了! (感謝騷包紅)

前菜其實比較精彩,我光是開胃小點+前菜就差點吃飽了!
三種不同口味 (我已經忘記名字) 的起司,搭配其他各種不同小點,怎麼搭都不奇怪;
阿莫的招牌南瓜濃湯也依然是那麼濃醇香,雖然還是沒有南瓜子 XD;
而頭一次聽聞以及品嚐到的「宜蘭三星蔥醬」拿來抹在法國麵包上… (對不起我正忙著吃呢)!

  
Tortilla 西班牙蛋捲         Seafood Platter 綜合海鮮拼盤   Roast Beef 烤牛肉

灑在西班牙蛋捲上,排成 Xmas 字樣的甜椒,開啟了後面一連串美食的饗宴。
海鮮拼盤上桌後,阿莫豪氣地揣起整罐 Vodka 就這麼倒下去,然後拿起賴打點燃!
這情景讓我想起在SOGO復興店樓上的俄羅斯餐廳也看過一樣的表演。
而新鮮的蛤仔和花枝,還有其實不太需要費功剝殼的蝦子,一點也沒被上火秀給搶走風采。

顧著吃東西的我,其實幾乎無暇拍攝每一道上來的菜… 就算是那麼大一塊烤牛肉,
我也只是拍個一張盡盡義務就趕快開始嗑起來了!第一塊真的吃得很過癮…
脂肪肥厚、肉汁鮮美,雖然被阿莫嫌烤過頭,但搭配適當的溫度… 稀哩呼嚕就嗑了一片。
不知道是自己吃太多或這其實是黑暗兵法,想吃第二片時已經飽到差點吃不下了!

 

這次的 party 共有 15 人,由於場地比較小,位置雖然有但大家還是或坐或站地享用美食。
拿個 (特別精選有聖誕紅圖案的) 紙盤與 (英國餐具名牌 Wedgewood的) 叉子,就可以邊吃邊聊!
儘管每次的 party,從開胃菜到甜點,乃至餐前中後的酒,凱&阿莫從來就沒馬虎過,
但這種隨性的、自由的用餐模式,其實我覺得也不賴… 在德國也參加過幾次類似的聚餐。

餐後的聖誕蛋糕其實頗受好評,但大部分的人都已經撐到只能撕兩口來嚐嚐味道而已。
倒是紅茶一直到 party 結束前都生意很好;而幸好我多待了一晚隔天早上繼續享用聖誕蛋糕:D
接在用餐完的閒聊時間之後,便是今晚的聖誕禮物交換活動了!



上面這是我準備的禮物,一盒叫做 Book Darts 的書籤。(點我看介紹)
抽禮物的方式跳了兩下:先由A抽一張寫有名字的紙條,這名字是禮物的主人,
A再指定送禮的對象,所以抽紙條的人不會是收禮或送禮的人 (除非指定自己!?)。
當個獨行散戶就很容易被擺到壓軸,我便在眾人的掌聲之下收下了最後一個禮物 XD

整個 party 很隨性,大家各自聊天,我也如同以往一樣,很自然地和全然陌生的朋友聊。
除了餐點很西式以外,整個過程也跟法國人吃飯一樣,從晚餐時間一直坐到 (餐廳) 打烊,
有事的就提早走,沒事的就繼續聊,攀談不需找話題,談天不必帶心機!
等到大家通通散了之後,已經是半夜囉~ 真可謂是賓主盡歡啊!

 

而我的 party 可還沒結束呢:P


晚上一邊幫忙收拾,一邊和主人聊;隔天早上繼續聊到中午然後殺去花蓮!
到花蓮不為別的,就只是想找當初去台東救災的志工伙伴們。
雖然因為假期的關係,有些人回到自己的家鄉去了,但還是見著了幾個朋友。
讓他們帶著去逛逛市區、東華大學,買點伴手禮…
就這麼輕鬆悠閒地在花蓮晃了一下午,然後晚上直接搭車回台北。

常有人說花東是台灣的後花園,但因為距離與各種想玩的景點,
每趟花東行總搞得像是年度重大旅遊,美景是賞到了,卻少了份從容。
事實上不必蘇花高,火車從台北到花蓮也不用三個小時,
就這麼來回簡單晃一下,這才是去後花園逛逛的感覺嘛!

感謝在東部的你們,這個聖誕節,我不孤單 :)



2009/12/25

Happy Christmas

Christmas time, the 25th of December 2007, was the day I truely returned from the UK. It has been 2 years since that day and this time, I am about to head to another city for a Xmas party. I wrote a Christmas card & bought a book and have them send to someone. As a sign for myself, I regard it as a full stop to end a relationship.A quite unforgettable & unhealthy relationship during the past 3 months.

There were sweet at the beginning & bitterness till now and I'm feeling that... I must do something to prevent it from getting worse. Otherwise I can only have myself hurt & others bothererd. Now I'm sitting in my room waiting for the train and being numb. Thousands of words need to be express but I just can't say a letter. I do not know what is going to be between us and I've got no expectation for that. Giving up requires courage, I think I may have enough one but I still can't sure if its a right choice.

Merry Christmas, that is the only thing I can say now; and I have already spoke it out.
Let time erase everything, and hopefully, we can both smile on the streets on the next Xmas.


2009/12/17

(500) Days of Summer 戀夏500日



導演:馬克偉柏 Marc Webb
演員:喬瑟夫高登拉維特 Joseph Gordon-Levitt
   柔伊黛絲錢妮 Zooey Deschanel

資料來源:IMDb


不,這不是一個愛情故事。
或者說,這不是一個甜蜜的、感人的,有完美結局的愛情故事。
它更像是個真實的,不斷發生在大街小巷,每個人身上,或身邊的故事。

一見鍾情、再見傾心;彼此分享、談心;牽手、擁抱、親吻…
這些是愛嗎?不是愛嗎?什麼才是愛呢?
命中註定是愛嗎?因緣巧合是愛嗎?

看完這部片後,或許會對「愛」有不一樣的解讀;
或許對所謂的關係 (relationship) 分出更多種階層。
或許對愛更無所畏懼,也可能從此懼怕去愛人或被愛。

我可以確定的一點就是…
愛,是兩個人的事。


這部電影的時間軸就是男女主角認識的這500天內,
中間不斷地在500天的前段、後段之間切換,
但完全不會讓人錯亂,或看不懂發生了什麼事,
也可以很自然地跟著兩位主角一起切換不同的心情。

片子的音樂性不錯,很多好聽的歌,如果有OST*可以找來聽聽看。
可是有幾個段子,搞得好像印度電影裡的跟歌舞劇一樣,頗白癡的XD
開頭跟中間幾個… 呃… 旁白,感覺有點多餘,但不太影響整部片子的感覺。

最後的結局是個把令人不舒服的心情給轉回來的小手段,
但我覺得對整部電影來說沒有太多存在的意義;
沒有那個結局,或許會更令人深思。
至少我在某種程度上就有了一些體會與了解,甚至是學習。

不推薦的片子,我基本上不會花時間寫心得:)



男女主角都還滿好看的:P


2009/12/14

A Christmas Carol 聖誕夜怪譚



導演:羅勃辛密克斯 (Robert Zemeckis)
演員:金凱瑞 (Jim Carrey)

資料來源:IMDb


改編自英國文豪狄更斯 (Charles Dickens) 的作品【A Christmas Carol】。
描述一個一毛不拔的老人,遇見了聖誕節的精靈,從此改變了他內心的故事。

本片是一部動畫,裡面包括主人翁史古治 (Scrooge) 的童年、青年、壯年、中年、老年,
以及過去、現在、未來等三個聖誕精靈,共八個角色,都是由金凱瑞配音。
話說這一毛不拔的老商人,在合夥人死去以後變得更加孤僻與憤世嫉俗,

每年聖誕節是他最厭惡的一天,但,這一年的聖誕夜…
在只有他孤單一人的大宅中,他卻遇見了合夥人痛苦的鬼魂
並預告他將會有三位精靈來訪,希望 Scoorge 死後不要像他一樣痛苦。
三個精靈即為前面所提到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Ghost of Christmas Past, Present & Yet to Come)

故事就介紹到這兒,雖說它是世界文學名著,不擔心雷到劇情,
但應該也有人跟我一樣連書名都沒聽過,好故事還是要自己用心欣賞。
我倒是想提一下它的拍攝手法 -- 如果有人注意的話,這部電影有3D版的。
我不知道該用什麼術語,但這部片運用了一些技巧讓空間的感覺特別鮮明。



譬如當過去的精靈帶著他回到過去時,似乎就好像我自己是 Scrooge 一樣
隨著精靈的法力,往小時候唸書的學校、長大後工作的地方飛去!
又譬如當現在的精靈由上而下睥睨著Scrooge時,我也覺得祂高不可攀。
高低或遠近,從旁窺視或正面對看,飛起或摔落… 都很有動感。
這樣的拍攝手法如果看3D版本應該還滿過癮的。

或許聖誕假期強檔太多,所以這部片才被擠壓到十一月中就放映了。
感覺有點可惜… 如果能在聖誕節前後看,應該會更有fu。
不過我還是很enjoy在其中,尤其是前面五分鐘就讓我看出場景在英國這件事:P



在現在的聖誕精靈即將逝去之前,他的長袍底下鑽出了兩個猥瑣的小孩。
精靈說,他們叫做無知與貪婪 (Ignorance & Want),叫 Scrooge 要小心。
事實上我有點震驚,因為比起七原罪 (7 Sins),這兩項更是普遍地存在每個人心中。
它們不見得是罪無可赦的大惡,但絕對不是讓人們與這世界變得更好的元素。
相對於無知與貪婪的,則是智慧與滿足… 這也就是「無欲則剛」的意義了吧!


2009/12/10

淺談微網誌

大約在今年四月,我開始接觸噗浪 (Plurk);在此之前也有推特 (Twitter) 的帳號,不過不常用。
直到開始噗浪後,才啟發了我玩微網誌的興趣;因為兩者同時玩,所以那時就想寫這個話題了。
只是那個話題跟其他好多個話題一樣,都只是有個想寫的念頭,卻沒能被敲打成一篇文章。
直到上個月,一位朋友也想玩微網誌 (Microblog),於是問起了我這兩者間的差異。

(以下直接取我自己的經驗,以及過去閱讀的其他相關資訊來寫,不另外列參考來源)


什麼是微網誌?

不管是 Twitter、Plurk,或是其他類似的服務,都可以經過註冊後,在介面上發佈訊息。
每個訊息其實就可以被視為一篇「網誌」,只是由於先行者 Twitter 提供了手機發佈的服務,
所以將每則訊息限定在 140 個字以內,也就是一通手機簡訊的字數限制。
這是被稱為「微網誌」的初衷。

不過比起「網誌」,它們具備更好的社交網站功能,提供比發文/回應互動性更高的交流。
既然是社交網站,要好玩就有一個很重要的前提:得先有朋友;如同 Facebook 一樣,
朋友只有三五個的話,怎麼偷都是那幾個人的菜,開心農場也開心不起來了 :P
在微網誌上面的交友型態則更為開放,純粹只是 follow,與被 follow。
follow者,是指看別人發佈的訊息;被 follow 則是別人來看你發佈的訊息。

看了訊息自然會有想要回應的機會,於是一來一往就有互動,
當這樣的互動來自所有互相 follow 的朋友時,樂趣就來了!
一開始當然都是以聊天的形式進行,才會被一些權威人士批評為沒意義:P
但隨著參與的人數越來越多,以及表現的方式越加多樣…
微網誌甚至成為了一個資訊散佈的平台。

Twitter 今年幾個包括西藏在內的地區性暴亂,扮演了重要的資訊傳遞角色,
今年的美國總統大選也透過它帶出了全新的選戰戰場。
在台灣,近期則是噗浪比較夯,資訊傳遞的實例在八八水災時發揮得很高昂。
現在則成為了另一個行銷的戰場,包括政治人物與藝人在內的個人或企業都加入了。


Twitter 和 Plurk 有什麼不同?

首先當然是型式上的差別。如同部落格最新的文章在最上面一樣,微網誌也有時間的觀念。
Twitter 的是縱向堆積,僅列先後;而噗浪則是橫向捲軸,並特別做出了時間軸的意象。
噗浪的時間軸,可以很明顯地看出來:左邊的訊息比右邊的訊息還要新。

 

在 Twitter,大多都是透過一些約定俗成的符號,來針對特定人的特定訊息回覆。
例如 "@帳號",或是 "RT";由於訊息是一直往上堆積上去的,
所以比較不容易看出這則訊息倒底在聊什麼,他的前後文、所參與的使用者有哪些人、聊了什麼。

這一點噗浪就做得比較好,他的每一則訊息,一樣是 140 個字,但每則訊息都可以展開來,
讓好友或其他陌生人(如果你有開放的話)也能在裡面留言,從而成為一個討論串。
這個方面來看,噗浪的黏度其實比較高,但也相對容易流為瞎聊。
另外噗浪也提供簡單的方式,讓分享(有超連結的)文章、新聞、影片、音樂… 都比較簡單跟方便。

以我的經驗,twitter比較不容易找到身邊的朋友一起玩,反而是網友或是網路上的名人多些。
而噗浪的特性和趣味性,則比較容易號召身邊朋友一起玩。(前提還是要習慣玩這種社交網站)
我自己對這兩種的區別是:在 Twitter 上自言自語,在噗浪上和人聊天。
Twitter 上,我比較少跟其他朋友/網友互動,但從上面得到的資訊通常比噗浪還要豐富;
噗浪雖是聊天居多,但我還是用一種自以為是的堅持,避免發一些早安下班之類的廢話噗:P

稍微提一下 Facebook。
它其實也具備某種程度的微網誌元素,但他有更多特別的功能、封閉性以及開放性,
讓「Facebook 就是 Facebook」,而不是其他類型的社交網站,或「微網誌」。
所以說,Facebook 與 Twitter、Plurk 等微網誌,還是有著程度上的區別。

很簡單地說了一下微網誌。或許以後還有其他題目好談,先就此打住。
我的部落格右邊,有把我自己的 Twitter、噗浪訊息同步進來,各位可以看看,
說不定您也會對微網誌這玩意兒有點興趣,歡迎把我加進去:D


2009/11/27

Apologise

I've got a bad habit. I tend to treat some people childishly just like a pupil. I intervene their lives too deep and care about everything too much. A bit over to them as a friend, and a bit annoying I believe. I have quite unstable temper on them easily and I complicate everything because I think too much, much more than I used to. These people are ones I care intensively and want to be with them desperately. Yes, they were people I have been fallen for.

In these cases, they usually don't have the same feeling to me contrary. What has been following up was an enormous sense of inferiority. I feel weaker and lower than everyone else that they know and I blame myself, hate myself whenever I have such feeling. However that does not stop me from doing stupid things mostly. I behaved weirdly, spoke clumsily, and ultimately, I was disliked.

I might just have given away too much... well, love, and couldn't hold my step. I rushed too fast and left no space for them to breathe and to adjust how to get along with me. I may persuade myself that it is normal to act that much over because I care for them too much, but it is not reasonable way of treating people, particularly those I care so much quoted by myself.

I think I should redefine "polite". Being polite is not just talking gently and acting graciously. What is coming from being polite must be a completely respect. Respect their privacy, likes and dislikes, and respect their feeling about me. Without honesty, repect, and a truly healthy attitude, I would only become a worst annoying person.

Might they don't even want to hear but leave me, I still want to apologise for what I've done to them which has made them feel bad. I shall restrain myself from doing strange things and talking strange words, and start over again as a friend. I must not ruin their faith & trust on me to treat me as a friend, even if I cannot reach to what I yearn for.


我有個壞習慣。我總是像個小學生似地幼稚地對待某些人。我介入他們的生活過深、關心得過多,以朋友的身份來說有點太超過,某種程度上,我相信這也使人厭 煩。我在情緒上會變得不穩定,而且把所有事情都給複雜化,想得比平常多更多。我對這些人異常地在乎與關心,並且迫切地期望能與她們在一起。是的,她們是我 曾經迷戀過的人。

在那些案例中,她們多半對我並沒有同等的感覺,隨此而來的則是巨大的自卑感。我覺得我比她們身邊的任何一個人都還要糟糕與低下。每當我這麼想的時候,我又會責怪與討厭自己這個樣子。然而,這仍不足以阻止我做一些蠢事。我開始表現得莫名其妙、說話拙劣無趣,最後… 被討厭。

我或許是付出了太多的… 呃,感情,而且無法停下腳步。我衝得太快而奪去了她們喘息的空間,也讓她們不知如何調整與我相處。我或許可以說服自己說:會有這些行為是正常的,因為我太在乎她們了,但這並不是一個拿來對待朋友的合理藉口,尤其是如我所說,這麼在乎的朋友。

我想我該重新定義「禮貌」。對人禮貌並不是只表現在言語行為上,禮貌的根源來自於完全的尊重。尊重對方的隱私、喜好,並尊重她們對我的感覺。當誠實、尊重與一個真誠健康的態度不存在時,我只會成為一個更令人厭煩的傢伙。

也許她們只想逃離而不願再多聽我說些什麼,但我還是必需為了那些讓她們感覺不好的事而道歉。我將會收斂自己,不再做些奇怪的事或說些奇怪的話,重新從朋友做為起點。就算無法達到我所期盼的,我也不該糟蹋她們身為朋友所給予我的信任。





既然已經走出過去了,就該正確、健康地邁向未來。


2009/11/21

蔡國強‧泡美術館

蔡國強,絕對不是一個只會搞爆破特效的三流藝術家。

第一次知道這個人,是在個部落格上看到的,作者轉述某報記者批評蔡國強的文章。
所以我知道,這個人在古根漢展覽過,08年奧運的煙火秀也是他的作品之一。
這次在北美館的特展,透過同事的關係,拿到開幕的門票,參加今晚的開幕酒會。


蔡國強是個藝術家,無庸置疑。

傳統油畫的神韻逃不出他的雙手:
那幅小小的人像油畫,色彩與線條簡單,但有著梵谷自畫像的深邃;
看來像是文革時期的勞改工人,臉上的油光與瞳孔映出那個時代的艱辛。

裝置藝術的話題他創造得出來:
把汽車廢鐵鎔成一面哭牆,再鎔掉賣回去,在平衡現實與理想之間,他不輕易妥協;
撞牆的狼群或箭雨之中的老虎輕易地把觀賞者給帶進他想像中的世界。

隱藏在雕塑作品的背後,是他對人文的關注:
紐約的一面浮雕,有花有草、有女人有小孩、有大砲有坦克,還有中國與台灣;
一半陳列在北美館室外的泥塑,有當地土壤與藝術家所賦予的只存在這土地的靈魂。

煙火特效砸錢燒就有了嗎?
要先有知名度、然後要不斷地與全世界各種不同單位交涉或被拒絕;
在點燃引信的那一刻之前,得與建築、環境、天候等各種條件搏鬥;
要與火藥對話,要有製造得出繽紛焰花的技術;
要與時間對談,要掌握住每個此起彼落的一飛沖天。

Violent & Gorgeous, 國外的媒體如此評論他的作品。
在火藥燃燒與撲滅的瞬間,他做出來的是解構 (destroy) 與創造 (create) 的世界。
如何運用各種材質,在覆蓋與顯露的差異之中,讓火花燒出他想要的線條,這是他的創意;
要用什麼樣的線條、什麼樣的色彩來讓作品表達出他想傳達的意念,這是他的信仰;
到不同的地方展覽,會以當地為主題進行創作,這是他的情感。


請原諒我

不是因為沒圖沒真相
是因為我顧著跟隨著他作品中的餘味,而神遊得太遠了…
所以沒辦法告訴你這幅有什麼特色、那幅在描繪什麼意境;
哪幅駐留的人們最多、我又喜歡哪幅、不愛哪幅…

如果你願意的話,請在陳列照片的那個房間,多看幾眼牆上的說明
我只有這一個建議。


Tonight, with Cai Guo-Qiang, I was Hanging Out in the Museium



2009/11/14

你知道中科四期是什麼嗎?

11/10,我看到這篇,沒在看電視的我,
才知道有中科四期這樣一個工程準備開始了,而文中的環保議題吸引了我的注意:

3. 中科最大一筆投資是友達,友達每天在新竹排放四萬頓廢水進宵裡溪,造成魚蝦滅絕,檢察官至今毫無動作。
4. 彰化雲林地區農業用水將會遭到嚴重排擠,無灌溉水可用;而被中科拿去在製程中使用後的重金屬廢水又會排放到濁水溪及近海口,進入食物鏈
5. 簡單來說,台灣最重要的農業產區就此消失,剩下沒人敢吃的農漁產品。觀光跟飲食業連帶滅絕。吃蚵仔煎?吃LCD吧!

於是我順著連結也去看了這篇,原來在彰化二林的中科四期有這樣的爭議:
它是一個位在以每年八公分速率地層下陷並要在缺水的彰化每日使用十四萬噸並未充份告知居民且會產生空氣污染物VOC每年八百公噸並且造成農漁業完全衰亡且讓中華白海豚瀕臨死亡並進而讓重金屬與有機化合物累積在食物內再被我們吃掉的一個,「重大開發案」。環評結論做出了十九項規範,健康風險空氣品質水污等等通通被談到,多完整!

但檢視半年來的報章媒體或電視新聞,中科開發案的問題真正被審到的其實只有廢水一個問題。而就連「審查」兩個字都用得不夠精確,從頭到尾都是聽開發單位說:沒問題,環評委員就相信了。是因為環評委員個個是學者、位位是專家,只要看著書面資料,甚至是被指出造假的資料,錯的就變對的,是嗎?


其實我一開始讓政治的溫度給沸騰到了,所以眼中見到的多半都是:
6. 所有台灣納稅人都付錢替中科四期建設跟水電買單,讓大賺黑心錢的高科技大廠享受低廉土地跟超賤價水電優惠。然後我們還要再掏錢負擔隨之而來的環境污染跟醫藥費。(via Portnoy)

政府失去全面化的思考,在工業與農業之間找出一個平衡點,以國家之力引領永續台灣的產業。就只能配合企業的投資意願下,搭配各地縣市政府創造政蹟,在國土之內劃出企業租界,對於造成污染不敢拒絕,對於製程改善不敢要求,形成國土之上的法外之地。(via munch)

那天的會議下了一些嚴格的結論。但那些嚴格的結論能否真的把關都還是未知數。開發單位若不遵守有什麼大妨礙嗎?沒有的。違反環評法頂多罰錢,一次都幾十萬,誰怕呢?六輕不就是因為這樣一直超量用水、超排空污?更何況罰中科管理局都還是納稅人的錢呢!

而且這樣的管制標準真的嚴格嗎?重金屬的部分或許是。但全世界都沒辦法解決的全氟化合物PFOA和PFOS呢?昨天,環保署水保處官員在立院坦承台灣沒法解決全氟化合物的問題。親愛的,這是會累積的。因為無法可管所以不用管,這樣叫「管制標準嚴格」? (via CHYNG)
重新沈澱過後,我思考了一下。二林的中科四期這個工程所帶出來的議題主要有兩項:
1. 為了徵收土地,所侵害的當地居民的權力
2. 工廠蓋起來以後,後續所衍生的環境破壞

第一點,從一張張的抗議布條,以及一段段的影片、文字,不需要佐證即可明白。
更不用說這樣子的事情在這個小島上時時、刻刻、年年都在發生。朋友說:
「這島上的是是非非總是讓人看不清,連這篇我也持保留態度,因為太接近選舉…」
那我們就收起人文的慈悲,直接看看這是個什麼樣的產業:
在台灣有很多高科技產業,但是高科技是一個相對的名次,當專業技術能夠壟斷到一個階段,科技之高在於他人無法生產。在全球面板生產上,國際上從日、韓到中國、印度都已經能夠投入生產,高科技已經不是獨斷,而是競爭,產業的利基,不是建立在生產技術的專斷,而是生產量能的加大,以大量生產壓低成本,前往國際銷售,以巨量的微利,堆疊巨大利潤。

這也是國內科技園區,近年不斷增多的原因,因為低利競爭,迫使這些科技大廠走回以量拼價的年代,不斷擴張廠房,生產更多產品,然後在國際競爭的低價廝殺中,創造企業的利益,這種以量拼價的景況,形成高科技傳統產業化的現象。


這種企業擴張、政府護航的自由經濟體制,變成一種政經的合謀,讓環境問題成為民間與政府,甚至強勢警力壓制的對決問題,企業本身的社會責任,完全隱藏不被討論。生產過程造成的環境污染,不是全然無法控制,以面版生產為例,清潔製程可以有效降低污染。在國外的研究上,製程中傾斜運輸的設計,都能控制面板上的溶劑殘餘量,在清洗過程時減少環境污染的危害,甚至利用電漿光阻剝離的乾式方法,不只大量降低水源的使用,連帶也減少污染水質的排出。

問題是這些能夠控制污染的清潔生產方法,成為政府不說、企業不作的工作,一方面因為變動生產方式,增加生產成本,更真實是整個生產過程及機具,仰賴國外的完全輸入,一旦自己無法研發改良,就只能依著既定製程,增添環污設備進行控制,或是政策上以改善為名給予放行。

在現今國際環保意識抬頭,許多面板生產廠商,開始將產品加入環保設計,無論更高效的發光元件,或是減少物料的使用,在產品上宣揚的環保包裝,但是對於綠色節能的生產製程,常常卻是隱而不談。


中科四期的問題,不是通過與阻擋的戲局,它不是開始,也不會是最終,因為台灣高科技產業,其實只是高級代工產業,權充國際生產鍊的高等加工廠。當無法在設計與行銷創造獨特,依賴產品代工的生產,在科技產業低利潤的年代,只能不斷擴廠,開發更多的科技園區,以量能來彌補不足,然後在高產都無法創造利潤,最後就是移轉投資、整廠遷移,留下的是已遭破壞的土地。
(via munch)
接下來的幾天網路上出現了更多類似的文章。
而我也與一位彰化當地人產生了類似「蘇花高該不該建」的辯論。
友人真切體驗到彰化的人口外流,以及地區是如何的欠缺工作機會,
而相較於傳統工業,高科技產業所帶來的發展似乎是更進一層的。
(這段不是針對你喔小亨利!雖然我很想婊你其實也是外流的人口)

確實,經濟/生活,與環境兩個本來就是很難平衡的事情;
但重點不是他們選在什麼地方設廠,而是他們到底有沒有將環境破壞,
以及其他被影響的當地居民健康、傳統產業、農業給考慮在內?
為了工作機會要賠上一條老命,真的是值得的嗎?

說到底我也不是當地居民,沒有權力說值不值得;但私以為,人的優先權其實是低於環境的;
當你說其他人不該替當地人做決定的時候,當地人又有多少權力能替那片土地做決定?
為了經濟發展要賠上一個未來,真的是值得的嗎?



整個主題如我前述,近期在網路上已經被廣泛地討論了,甚至此時此刻,已經有人發起了行動
我能做的更微小一點,就是在這裡把部分文章連結起來,成為交織的網的一部份。
讓更多一點人注意到這件事情,繼而產生些什麼影響… 那怕這力量有多卑微。
政治悲觀的我,並不會期望這個案子會因為我們微弱的聲音而被影響些許。
可是如同我在前面救災相關的文章所說:
我們就像是一顆小石子丟進水裡,產生的漣漪雖然輕微而短暫,卻能在整片水面上奔跑。
我不期望這些能產生什麼影響、或造成什麼改變,但它是一個有意義的存在。


延伸閱讀:

簡單來說,就是友達跟卓伯源》@ 龜趣來嘻
鄭龜這幾篇文章比較辛辣一點,而且帶有很情緒的內容,比較容易引起誤會

吳血阿嬤對不起》@我們甚至失去了黃昏
這邊的文字情感比較深,要多加咀嚼才能體會

◎中科四期--低利時代的科技迷思◎》@漂浪。島嶼--munch
字很多,可是清楚明瞭,可以當入門用的Wiki看

別說中科跟你沒關係,連蚵仔煎都不能吃了!》@::博斯普魯斯的月光::
裡面有收錄《公共電視 我們的島 - 中科四期‧風暴從這裡開始》兩段節目

當權者一點都不在乎我們》@Jeremy's Boxxx
這篇大推,可以當簡易懶人包看,請搭配音樂一同欣賞

電子產業與不可逆的未來》@石墨工房
傅老大的文章我常推,這篇的架構和觀點很接近我的心情
(可能是常看他的文章被訓練出來的)



2009/11/07

88風災台東災區復原志工 - 救災雜記 (1)

七月一日鬼門開

這一天是工作的第四日 (8/20),分配到的是上午清洗,下午現場。
上午的工作除了太陽烈了些,以及被顆大齒輪割了一小痕以外還算順利。
由於腳指甲因為過長,穿著雨鞋在現場工作時常會擠壓到指甲。
時而也會不小心敲到壓到,但只是一點瘀青倒也沒特別在意。

下午在現場,雖然人手變多了,但開闊的房間也清得差不多了,
我這邊剷一下土,那兒挖一下衣服,偶爾也跑去別的房間串門子。
有間不小的主臥室,裡面的泥土花了一天半被挖完了,剩張King Size的雙人床。
吃水十足重了兩倍多的床墊已被移開,我和另一位志工便開始拿圓鍬拆床。

拆床的工作不難… 我只要撬開這一頭的釘子,另一頭將木架拔走即可。
就在我搞定兩根木架,正撬開第三根的那一刻,帶著鐵釘的木頭就這樣從我左膝劃過!
想到那是浸過土石流的生鏽鐵釘… 一點也不敢大意馬上進行急救。
牛仔褲此時已被劃破一道痕,我二話不說便直接順著那道痕把褲子扯開。

這時其他工人把現場翻到的烈酒拿出來,先用礦泉水清洗,再用酒消毒然後擦上小護士。
工地主任這時剛好也來到,我就直接搭貨車回工寮拿健保卡然後馬上直奔最近的診所。
往診所的路上,來自台北卻操著一口原住民國語的主任望了望我的傷口,說:
阿這傷口這麼小,是要怎麼做紀念的啦! (不知怎麼的我卻覺得很中肯?!)

***

晚上則是由新東錦作東,邀請我們預拌廠的志工和台東的其他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的同伴吃飯。
吃飯的地方我已記不得,只知道在台東和太麻里中間,海岸公路旁的一間主題餐廳。
餐廳旁有優美的造景,還可眺望現時已被漂流木佔據的東海岸與太平洋。
大伙兒們吃飽就迫不及待地跑出去外面玩耍拍照,我當然也把自己當成大學生一樣地玩啊 XD
可能是玩太 high,或真的倒楣,又是一個不小心,左腳便往造景旁的石頭踢了下去。

穿著拖鞋的我就這樣赤裸裸地踢在石頭上,瘀血的左腳大拇指這時終於承受不住而迸出血來。
又是簡單的急救,拿了衛生紙大概包紮一下,我還是若無其事地跟大家拍照玩耍…
然後坐上回太麻里的貨車,雖然腳指隱隱作痛,但還是沒有影響欣賞東海岸美麗夜空的心思。
看著滿天星斗的我,顯然還不知道霉運並未結束。

回到工廠,黃大哥和一些地方人士也在,工作即將結束的這一晚,他又對我們說了一些話。
語畢散會,正準備好晚上要來好好喝一杯的時候,又不知到去踢到什麼東西,又是左腳!
這一腳並沒有踢得很用力,但卻踢得我冷汗直冒,因為低頭下去看的時候,瞧見的是…
一「片」已經翻起15度的指甲,只剩根部還連在拇指上!!

這時也沒什麼選擇了,直接跟著志工招募站的伙伴們回到台東,直驅馬偕急診拔指甲!
回到靈鷲山台東中心安頓好了以後,看了看月曆,這才發現這天是七月初一。


與優先生的辯論

我們在太麻里工作的那幾天中,陸陸續續來了些「散戶」,他們沒有參與全程五日的工作,
有的來一票、有的自己到,三天的一天的都有,還有在台東當憲兵放假跑來幫一天忙的阿兵哥!
20日有一場規模較大的的台東志工團聚餐,前往餐廳的路上,和我坐同班貨車的某個散戶志工,
與我們產生了一場辯論。(事後大家聊起來的時候叫他「優良志工」,姑且便稱為優先生)

優先生似乎是隱忍了很久終於忍不住問我們:為什麼要到工廠來工作。他認為這是一個財團,
他們有能力,也應該自己進行這些清理工作,甚至應該響應政府當時提供的方案,
透過提供工作機會的方式,花錢請許多事實上沒工作的原住民來幫忙,而不是用免錢的志工!
而我們也應該要去幫助那些真正沒有能力也沒有資源的災民,而不是這些財團。

基本上他的立論與懷疑的角度是正確的,我自己也有同樣的不確定感。
但,我們的存在,並不是「選擇要去哪邊幫助」,而是「去需要我們幫助的地方」。
比起以上,清理廠區的原委以及志工招募的工作,所放眼的是更長遠一點的未來,
是讓受災的人可以自己幫助自己,而不需企盼地方政府或軍方那不知何年何月得償所望的支援!
至於「難道有錢人受災就不叫受災戶嗎」這種大絕,我連放都懶得放了。

如果優先生因為過於理想化而沒考量到這些現實點便罷,我還是敬重他是個悲天憫人的哲士。
但他一直跳針說不應該這樣不應該那樣,甚至接近指責我們為什麼不這麼做為什麼要那麼做,
連溫馴出名的我 (?) 也不禁想跳出來跟他大戰三百回合,拎北最討厭一直跳針的人!
更不用說現場志工目擊他只瞎聊不做事的行為了 (Oooops 我又婊了一個人)

不過我們不能住人家的吃人家的就拿人手軟,工廠這邊也要婊一下。
雖然我已經做好心理建設,反正就是來幫忙就對了,不要去想背後可能的政治因素。
但在清洗區沖洗那些成衣、餐具、掛畫、甚至是一壺壺的陳年老酒,
或是挖著「董事長室」兩米高的污泥,與拆著主臥房 King Size 木造床架的時候…
心裡還是會想要罵聲:幹!現在到底是為誰辛苦為誰忙!
(我承認我真的有想要對那瓶雕著李登輝頭像的瓷製酒瓶給他手滑了一下的衝動)

喔,我還是覺得我們做的事情是有意義的,提供的幫助也是無價的。
情緒上的臭酸這是對人,自我付出的肯定這是對事,兩者不衝突。



--
12/30按:
這篇11/7就寫好了… 但還有其他很多主題好寫,於是就這麼放著。
現在想想,還是先publish出來,剩的往後再補。


2009/11/05

twits of the weeks (5 Nov)

這兩週來大大小小發生了許多事,到今天終於碰到臨界點。


Work

先是工作。不同於回鍋前的職務,現在的工作內容幾乎是得心應手,
處理的結果和效率,都有受到主管的認可,天天準時下班更是十分自傲的事。
過去一個半月內,具有時間急迫性的工作,不是收光光了就是卡在別人身上;
屬於中期的工作當然還是有,但那些並非一蹴可幾的工作,得慢慢拼湊起來。

和主管同事相較,我似乎是突然間閒了下來,這才知道不忙的時候有多令人不安。
我無法再有所突破嗎?我的工作價值是不是僅止於此而已了?會不會被當作冗員看待?
有了過去的經驗,總是隨時都會有被當作衛生紙的危機意識,不安也便由此而生。
其實我真正該不安的,應該是在公開的個人部落格寫這種危險的內容才對吧!?


Finance

緊接著工作而來的是財務,當了半年米蟲的我…
剛好在第一份薪水到手前把之前工作的積蓄花到「只剩一個月生活費」;
而第一個月薪水入帳後,必需全數拿來繳交一年一度的保險費。
上個月… 不是… 應該說這輩子都沒有財務狀況這麼吃緊過。
總是自詡財務分配得當的我,這回可真是跌了個狗吃屎。
幸好平安無事地在沒有任何借貸的狀況下度過了十月。

真的是平安無事嗎?

今天下班回家就這麼又領了一張被活逮的紅單,連同之前的一共累積三張了:
09/25 機車行駛禁行車道,被拍照
10/30 行駛人行道,現場攔下
11/05 違反禁止右轉標誌右轉,現場攔下

加起來至少 1,800 起跳,成為十一月第二筆大額開銷… 第一筆是啥?
米蟲不是躺在那邊爽就沒事的,什麼健保費啦國民年金啦,一樣每月每月算得清清楚楚的!
本來預計這個月不存錢要來個大花特花的,現在好像也沒剩多少可花!


Life

按照莫非定律,要雖就會雖連線的,一個會接著一個來;
譬如一整年沒出現過的感冒這時就踩著輕盈的步伐來敲門了!
脖子肩膀又開始酸痛、牙齒也不安分了起來,頭髮似乎又更少了一些…
其實除了真的生病感冒,大抵也只不過是無病呻吟。
不過這些事件及一張剛領的好人卡,讓我整個覺得身心俱疲。

To be praised as a good man has been happening all the time, however I barely ask for a Good Person Card voluntarily. Last time I expressed my feeling to a woman was about 7 or 8 years ago. This time, I didn't really accept a sentence like "you are a good guy, but I ...", but there wasn't that much difference. It took me ages to get rid of my last (and the first) relationship and call up all my courage to tackle another try. I felt truely exhausted tonight with 100km/hr speed home.

Spacious 說我們這個年次的今年會比較不順一點。
希望我的抱負趕快燃燒,希望我的自信趕快回來,
希望我能堅強地撐過這個還沒冷就開始寒的冬天!


2009/11/01

88風災台東災區復原志工 - 我們做了什麼

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與一般志工團體沒有太大的差異,在服務地區及內容有其針對性的目標。
過去幾年的其中一項活動,叫做「向土地行善」,以農村服務為主,似乎多在八月份舉辦。
今年的向土地行善活動,正好遇到八八風災,於是便整個轉換成「救災」。
從救災前一天才發出的行前通知可見其倉促:

但也因為此次救災工作來得突然,其實有許多災情地等狀況未能獲得準確的訊息,而有許多不確定性參雜其中,而我們扮演一個導入志工救災的角色,並非如一般團康活動、營隊活動,有明確的輔導員或活動規劃,而是負責籌備活動的專員也是志工,大家可以說是自願性募集人力而形成的團隊,也希望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大家可以彼此討論在災區所見的情況,大舉地討論,如實地對外反應災情,也共同討論有可能的解決方案,讓我們的行動比政府部門更深刻而有效率!

因本次颱風與災害處理其實來得過於突然,目前組織內部原先在負責本次農村服務專案的志工夥伴們,也都緊急地投入救災行列與物資募集之中,組織的人力多為流動志工,而專案人員非常的少,所以其他公務繁重,難以分身擅加處理與志工聯繫等的狀況,在此也希望諸位參與的志工夥伴們能夠體諒!
即便如此,我們也沒有跟其他散戶志工一樣,什麼都不知道就衝下去。
前文所提到的「主要目的為協助災後重建,但由於台東地區對這種志工救災機制並不熟稔,
所以我們另外也需要協助志工募集的工作,甚至設立一個志工招募站
」,
事實上是包括組織的執行長黃榮墩先生在內,與我們這團所有志工們討論出來的結果。

黃大哥是個很有執行力,想法和實踐之間的距離非常短的急性子的傢伙。
因為這樣,他想到什麼就要去聯絡去張羅,所以對於我們這群20個毛頭小子 (好,我不算),
其實是以一種放著讓你們爛充分授權的方式,讓我們自己討論出想法和作法,再給一些建議。
這樣的討論,則是在8/16日晚間的「世界咖啡館」遊戲中進行。




世界咖啡館

世界咖啡館是一本書。更精確的說,它算是一種以組織學習為目的的群體討論方式。
如同李世珍先生在此所描述,我們透過海報記錄、輪流對話,與集體心得的方式進行。

我們粗略地分成三組,每組有一張全開的圖畫紙和一盒蠟筆。
一開始就這麼接近毫無目的,甚至天馬行空地討論未來五天在台東的救災內容。
不管是能夠做些什麼、需要做些什麼、可以怎麼做,或會遇到什麼問題,都能討論。
想到的東西就把它寫、或畫在圖畫紙上。討論一段時間後,再打散重新分組。



打散後其實每張圖畫紙上都有一些可以聚焦的重點了,再由不同的成員產生新的詮釋。
最後每組選出一位爐主出來報告討論的小結 (通常這種狀況,我都會變成上台的那個… 該死!)
我這組的結論是,把我們這團的人力,分成「田野組」與「招募組」。
田野組負責調查與尋訪哪邊有志工人力的需求,以及哪邊有資源 (例如機具、車輛);
而招募組則是設立定點招募當地民眾加入志工活動,並進行工作統籌分配。

有沒有覺得「打高空、唱高調」的感覺?我那時的確是有這種感覺…
而事後真正在現場也早已跟當初討論出來的結果差距不小,但這場討論的意義其實是在…
凝聚大家的共識,讓大家有一種「準備要一起去某個地方做某件事情」的共識。


@靈鷲山台東中心

第二天 (8/17) 一早我們就搭火車到台東,在靈鷲山的台東中心等吃飯準備與其他志工會合。
除了我們這團20人,還有約 50 位來自台中水源地文教基金會的志工,以及 6 位自己來的散戶。
所有志工於中午集結在靈鷲山台東中心,而提早一小時抵達的我們則開始討論任務分配。


預料中的難以凝聚共識的初步討論

靈鷲山並非台東地區救災志工活動的發起單位,事實上沒有一個團體是所謂的發起單位。
在百廢待舉的災區,包括地方政府、受災民眾,與救災志工其實都是處於一個極度混亂的狀況。
會來到靈鷲山算是因為黃大哥的聯繫與調派而決定的;抵達的時候其實也不止靈鷲山,
一些地方人士也都整合了各種需求和資訊出現在同一個地方。
雖然有失公允,但其實我很想婊一下那踢皮球熟練度99的地方政府和大愛的慈濟 XD

從靈鷲山那邊,我們知道了現階段的人力需求至少有三個地方:
太麻里溪口砂石工廠 (15名)、大武鄉大鳥村 (30名+),以及由長老教會提出的 15 名志工需求。
原先我們還很天真地希望能 20 人同進退,但經過了半個多小時毫無進展的討論之後,
原來規劃中的「志工招募站」重要性還是很高,於是先把我們這團的 7 個男生丟去砂石場。
4 位女生以「較了解狀況」的身份加入大鳥村;剩下的 9 位美女則留在在台東市進行志工招募。

等到水源地基金會的那一票來了以後,反正他們也是狀況外,就直接發便當派車帶走了 XD
好啦,黃大哥還是有講一下話,再次闡述我們的工作目標,以及一些精神上的鼓勵啦~
等吃飽飯講完話以後,就真的是派車一群一群地帶去工作地點了!


為了黃大哥的身影,我忍痛捨棄掉吃便當的照片!


新東錦營造

我們七個壯丁 (?) 工作了五天的新東錦營造,是這次重建協助的重點對象。
根據黃大哥的說明,該廠算是地方的重要經濟體,同樣身為受災戶的他們,
可以提供許多機具與資源,投入其他受災地區;當然前提是要先脫離目前的受災狀況。

現場的地理狀況是這樣:廠區位於台11線以東的太麻里溪畔,除了工廠以外還有兩三幢民房。
民房主要為辦公室及員工、老闆居住的地方;這些地方都隨著太麻里溪的氾濫而滿目瘡痍。
我們的主要工作,一個是清理現場,以挖剷污泥及撿拾堪用物品為主;
另一個則是在台11線以西,靠近山腳的另一處廠區清理那些挖出來的東西。
主要是機具零件及民房內的一般用品,而該廠區也是我們晚上休息的地方。

 
工作現場被土石流破壞的斷垣殘壁

我在首日晚上所寫的日記其實也很清楚描繪了現場的狀況與心情:
8/17 太麻里溪潰堤,堤防兩旁河川地上的道路、橋樑、工廠、田地無一倖免。狂亂的河水夾帶巨量泥沙、上游岩石與被山老鼠砍伐的樹木直接衝向海口。汽車被壓成廢鐵、廠房扭曲變形、大量的機具與零件被埋在動輒一兩百公尺高的泥沙之中。而這些東西,是可以被整理成能深入災區聚落支援的重要機工具。所以被志工組織視為優先協助的對象之一。我們被分為三組,兩組分別在現場清除挖土機挖掘不到的角落,並撿拾零件、工具,一組在另外一個廠區清洗挖出來的東西。雖然經過半日的清理,我對於我們能貢獻多少幫助、甚至所謂的「救災機工具」到底能不能被清出來,或清出來後能否即時使用在救災上,其實是存疑的。不過就如同其他志工同伴說的,我們做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加法、都是幫助,也是我們下來的目的。
事實上我一到現場看到那慘狀,就知道別說我們十五個志工搞五天,
就算再度來一個連的阿兵哥搞三個月也不見得能收拾乾淨;別的不要說,
就看看921地震好了,一直到今天仍然有尚未復原的地區。
這種嚴重天災所造成的 (可見的) 創傷,本來就需要投入許多時間與成本。

今天我有理念 (想做些什麼事情來幫忙讓這場天災所造成的傷害得到些許的痊癒)、
我有目標 (每天就是去剷污泥、去清洗那些機具零件),我還有一起打拼的伙伴、
還他媽的有吃有住,這工作基本上超爽的啊!想那麼多幹嘛!?
到現在我也會一樣自豪地跟人說:我去太麻里的砂石工廠協助88風災重建!

 
美麗的海岸山脈與殘破的河岸    對,這是一輛車


台東志工招募

志工招募的工作,基本上在現場挖土的我們都沒參與到,所以只能粗略地描述。
簡單的說,我們是勞力,她們在那邊則是勞心;我們做得很踏實,但她們卻做得很無力。

志工招募站的主要工作大致上應該有三項:
集散/分配捐助物資、設點召集志工,以及與各個需求單位和相關單位聯繫。
不斷地接電話打電話、畫海報、到處遊街拉人、發傳單,大概是工作現場的模樣。

工廠的我們,每天只要在那八小時中,能挖多少算多少,她們卻必需計算「業績」,
並且想辦法達成,還要飽受無人理睬或敷衍應對的冷屁股,及狂踢皮球的晚娘臉。
偶爾抓到幾個願意挽起袖子的人,哪怕是在網咖虛晃打發時間的休假阿兵哥,
只要能去幫忙一天,她們也會開心地手足舞蹈。



當兵時坐了一年多辦公室的我,相當了解這兩種狀況的區別,與不足為外人道的心情。
而實際上,僅成立了五天的志工招募站,在有限的成果與草率的交接 (幸好還有人可交接!?) 下,
是否能夠繼續延續下去,讓整個救災重建工作成為源源不絕的活水?
已經不是我們能夠掌控的事情了。但當我們跳出來做一件沒有人願意做的事情時…
不管做得再爛,也是 better than nothing!

最後節錄第六日晚上,我們做心得交換時,各位志工分享的心情:
可以單純地做一件事情是很幸福的。親手清理完一個家園… 超‧有‧成‧就‧感!

分享大武村秘書長十分有效率的救災經驗:帶著志工挨家挨戶地了解人力需求,並馬上派遣。

輕型機工具的配給有限,透過簡單的教學,其實可以直接放在災區公共使用。(例如一些切割工具)

學術界似乎鮮少有與災害防治、救助與整合處理相關的研究。學界人士在這方面或許也能有所貢獻。

建議歸納出志工行動的SOP,可以更快讓不同區域的志工活動上手;地區也應該要有常設性的志工,協助每次活動的行前討論與目標釐清,才能建立出團體動力。

與志工們一同工作,可以和彼此有更深的認識,在工作中自己找尋樂趣也很有意思。

這是我第一次做志工。但我不管做什麼事情都要求自己主動,就算當志工也不抱著玩玩、打混的心態。

最後一天工作,不再挖土了,和志工到其他災區贈送物資時,很有感觸。資源只是分配不均而已,不管是物資或是協助重建的工作,真的都不夠。

工作地點的村長時常狀況外,甚至出現大小眼的狀況,對一些平常和村長交往狀況比較不好的人家,感覺有刻意忽略。而來自不同單位的志工們,很難弄清自己的歸屬,有點無力感。

志工招募站的工作,比起我在工廠挖土清洗,來得有價值多多了!

志工招募站的工作真的很挫折,但做苦工也有做苦工的快樂!

找到讓自己有存在感的工作,是一件很棒的事!


我們到底作了什麼?

我十分推崇前面提到的「加法」理論。
今天我們來到的是一個需要我們,而我們也有能力提供幫助的地方,
不管他們是誰、我們是誰,或我們做的事情有多渺小,對整個社會都是一種加法。
不只是直接受到幫助的對象,知道我們來的親朋好友,或聽說了這些故事的陌生人,
無形之中都會因而產生一種正面的力量、相信的力量、凝聚的力量,甚至是重生的力量。
我們就像是一顆小石子丟進水裡,產生的漣漪雖然輕微而短暫,卻能在整片水面上奔跑。
我不期望這些能產生什麼影響、或造成什麼改變,但它是一個有意義的存在。

我們到底做了什麼?

我們只是做了一些很多人曾經想過,卻沒去做或不知道怎麼做的事。
它不是什麼很了不起很特別的事,但只要有多一個人做,就會有些人因此得到幫助。
我們只是做了些能力所及、微不足道,可以讓這世界變得更好一些事情而已。



2009/10/31

Linkin Park - The Little Things Give You Away



Water grey
Through the windows
Up the stairs
Chilling rain
Like an ocean
Everywhere

[Chorus]
Don't wanna reach for me do you
I mean nothin to you
The little things give you away
And now there will be no mistakin
The levees are breakin

All you've ever wanted
Was someone to truly look up to you
And six feet, underwater
I do

Hope decays
Generations disappear
Washed away
As a nation simply stares

[Chorus]
Don't wanna reach for me do you
I mean nothin to you
The little things give you away
But now there will be no mistakin
The levees are breakin

All you've ever wanted
Was someone to truly look up to you
And six feet, underwater
I do

All you've ever wanted
Was someone to truly look up to you
And six feet, underground now
I
Now I do


[Brad's Guitar Solo]

Little things give you away
Little things give you away
Little things give you away
Little things give you away
Little things give you away

(Little things give you away)

All you've ever wanted
Was someone to truly look up to you

(Little things give you away)

--
I don't really sure if the lyrics fit my condition nor match my feeling. Somehow the melody is kind of making my eyes watered. For ages I haven't been so much into a person even though it ended with another Good Person Card (and/or another "sister"). Just a post for myself to mark the mood. For there are words I couldn't speak out. If any of you spend time reading these wordy complains & get my point, please, remain silent.


2009/10/15

Some thoughts of Climate Change

以下是為了今天 (10/15) 的 Blog Action Day 所撰寫的文章,與氣候變遷有關。
為了響應活動,所以先以英文撰寫,過幾天再回來加上中文翻譯。(已加上翻譯 10/18)
其實寫得有點頭昏腦脹,而且似乎寫不出重點… 不過這個議題本來就不小便是。
希望數年後還有條小命可以回頭檢閱這篇文章的我所在的土地,還能屹立在太平洋上。

It was about summer 2005, when I first arrived the UK. It wasn't the frist time for me to pay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issues, but the first time to notice Climate Change particularly. In August 2005, I was writing up an essay regarding G8 summit assigned by the English pre-sessional course.

2005年的夏天,是我初到英國的時候。那並非我初次關注環境相關的議題,卻是我第一次特別注意到「氣候變遷」。05年八月,我正好在就讀語言學校,寫一篇與G8高峰會有關的文章

G8 summit 2005 was hosted by the UK and had Climate Change as part of the main issues. It was also the year where Kyoto Protocol entered into force and ironically refused by the US. Most of the content within Kyoto Protocol is about the control of greenhouse gases emission, since these gases were widely believed to be the main course of global warming.
那一年G8高峰會由英國主辦,而氣候變遷便是其中所討論的主要議題之一。同年也是京都議定書開始生效的時間,並諷刺地被美國所拒絕簽署。絕大部分京都議定書的內容都在控制溫室效應氣體的排放量上,因為這些(包括二氧化碳所在的)氣體被普遍地認為是造成全球暖化的主因。

I found it was tricky that the emission of greenhouse gases has become a merchandise. According to Kyoto Protocol, there were long-term goals and short-term objectives for each member to decrease its national greenhouse gas emission amount. The deduction of annually emission become deals among counties, or between poor and rich countries while the rich pay for the poor to establish environmental-friendly infrastructure so that they can have less emission amount to decrease.
弔詭的是,我發現「溫室氣體的排放」這些年來竟成為了一種「商品」。京都議定書中制訂了階段性的溫室氣體排放減量目標,每個簽署國家都有其責任(要減少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而每個國家每年所要減少的排放量,便成為了交易的項目,或者說窮國與富國間的交易。富國花錢替窮國打造對環境友善的基礎建設(以減少其溫室氣體排放量),那些減少的量,則成為富國本身的「業績」,而非它們所該致力於自己本國的溫室氣體減量。

I assume that the cost of doing this domestically would be far more expensive than helping foreign countries, particularly developing counties. To some extent this may be an investment on those countries. They are not only the forerunners, but also have good excuses to enter the industry without too much econimical or political concerns.
我假設達成這些減量目標的成本,對一些國家來說,在自己國家做遠比幫助外國還要來得高(尤其是已發展國家)。那麼自己國家執行的成本不但太高且影響「國家利益」。另一方面,就某種程度來說,這或許也是一種投資。除了把氣體減量的責任推到其他國家以外,那些基礎建設或補助等等,也成為一個完美的藉口,讓他們不需擔憂經濟或政治考量,而成為進入發展中國家地區各經濟體、產業的先行者。

The meltdown of Polar Regions or glaciers & the rising of sea level are most-discussed issues following global warming. However I feel that the spot lights were misleaded to the survival of polar bears or low altitude coastal countries. What is far more close to us and more emergency should be "Climate Change".
兩極冰帽或冰河的融化,以及所造成的海平面上升,是全球暖化中被討論得最熱烈的議題。但我卻覺得北極熊的滅絕或沿海地區面臨的存亡危機是一種失焦。「氣候變遷」本身才是更貼近我們(時間上或空間上)、更該被重視的議題。

Whichever greenhouse effect or global warming or any other reason result in climate change, the CHANGE itself is far more important than its cause. Because the change of climate brings immediately affects on our daily lives. Typhoons, hurricanes, tsunamis, floods and droughts happen more offten or more irregularly. Sharp temperture fluctuation and unbalance rainfalls disorder the growth of plants and other living creatures. We, the human beings, who live depend on those plants, animals, or rainfalls will be surely affected!
不管是溫室效應或全球暖化造成了氣候變遷,這個「變化」本身比起它的肇因更為重要。因為氣候的變遷直接且即時地影響了我們的日常生活。不管是颱風 /颶風、海嘯、水災還是旱災,都發生得更為頻繁與不規則。極端的溫度變化和失衡的降雨直接擾亂了動植物的生長與作息。而我們,身為必需依賴那些動植物維生的人類,自然也無可避免地會受到影響。

These are what need to be noticed or even researched. So that we could be a little bit more capable of predicting and protecting ourselves from coming influences or even disasters result from climate change, such as the terrible flood which took hundreds of lives in my country this August. We have been tracking the source of present climate change, now we should put more attention on dealing with the change it brings. This is as important as slowing down the change.
這些(氣候變遷所造成的直接影響)都是該被關注乃至研究的議題,繼而讓我們能夠多一點能力來預測及預防氣候變遷所帶來的影響,或甚至災難,例如在八月份奪去台灣數百條性命的莫拉克颱風。我們一直在追尋近期氣候變遷的起因,我想現在應該放更多的心思在應付這些變遷所帶來的影響,這點和「減緩變遷」一樣地重要。


2009/10/04

twits of the day (4 Oct)

十年

今天 (2009/10/4) 入伍滿十年。
其實沒啥了不起的,只是記錄一下而已:P
十年之前只是個剛從專科畢業的毛頭小子,
現在已經是連毛都快沒有的老頭子了啊 XD
來首十年紀念一下。




--
Broken

才在想要備份資料而已… 硬碟就掛了。
莫非定律總是會在這種時候發揮得適得其所 ~"~
目前為止除了花了一筆錢換新硬碟以外,約八個月沒有更新備份的資料也沒了。
目前硬碟在高老師那邊檢修,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把資料救回來;
是說救回來了我也還沒有錢可以把它贖回來 :Q


--
拮据

其實也不到拮据的地步。
只是自從我開始掌控自己的財富與開支之後,還沒有像這一兩個月這樣這麼吃緊。
電腦維修、紅色炸彈兩枚、保費年繳到期… 看來還是要維持一定的儲蓄才是王道啊!


--
0與1 vs. 天與地

從八月底的台東救災、月初復職、然後電腦壞掉,中間還歷經幾個親友因疾病與意外住院…
突然有種人生苦短的感慨,也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該少依賴電腦一點、
少在乎0與1組成的世界、多關心大地與空氣組成的世界;
少一點虛擬世界的對談、多一些真實的聲音/臉孔的接觸。

說也奇怪,那時面對即將可能發生的「硬碟資料全失」,
我的心中竟沒有焦急與暴躁,卻是有種隨遇而安的自在。
或許某種程度上,我其實是期待著「可以逃離電腦與網路」的這一刻?
諷刺的是, 這段話當初是我在網咖逐字輸入到噗浪中的。


--
Blog Action Day

Twitter 上意外看到這個資訊,才知道每年的 10/15 是 "Blog Action Day"。
發起單位會推出一個議題,邀請全世界的部落客針對該議題在 10/15 那天發表文章。
今年的主題是氣候變遷 (Climate Change),這題目我感觸不少,所以已經註冊參加了!



哈… 文章債繼續積欠中!


2009/09/28

王團研究室 初體驗

王團研究室?那幹嘛的… 可以吃嗎?

第一次聽到這名詞還以為我聽錯了,其實是風之谷裡面的王蟲



簡單說,王團研究室是電腦王雜誌的一種行銷活動。
它定期/不定期地舉辦一些資訊相關的論壇、講座、研討會等活動,
除了主辦單位電腦王與其他提供主題/贊助的協辦單位,還有一群人…
他們就叫做王團,這群人主要是雜誌讀者群中的所謂 "power user"。

因為陸續寫了幾篇跟防毒有關--正確地說是跟 Sophos 有關的文章。
有在接觸這個 (電腦雜誌、資訊媒體) 的朋友告訴我這個活動資訊

王團研究室—防毒必招-零時差守護之術
1.必修課程:認識USB病毒
2.菁英課程:主動防禦、即時截毒─防毒雙刀流
 沒有萬能的防毒─不可不知的外部救援妙招
3. OPEN BOOK隨堂測驗
4. Q&A時間
這邊不禁想問:有沒有行銷活動的名稱一定要取得這麼誇張的八卦!
我來翻譯一下:意思就是這是一個跟防毒有關的講座。主要有兩門課,
一是IT達人教你認識USB病毒;一個教你什麼是「主動防禦」的防毒機制。

主動防禦? 嗯… 聽來有點耳熟,那不就是我日前寫的《淺談HIPS》嗎?
而USB病毒則似乎是 Sophos 近來主打的噱頭,反正九月早就排滿滿的了,
也不在乎多這一攤,而且邀請對象也包括「部落客」,於是乎我就去了 XD


認識USB病毒

以往不管是教科書或是補習班,只要講到病毒免不了洋洋灑灑分了好多類。
不過在這堂課,老師僅分成三類,並統一命名為惡意軟體 (Malware, Malicious Software)
它們包括木馬程式 (Trojan)、蠕蟲 (Worm),與系統安全相關 (通常指 M$ 的各種漏洞:Q)
USB 病毒通常也以這兩種型式被儲存在 USB儲存裝置當中。

其中最常見的感染方式就是透過 Windows 的「自動播放」功能,
在 USB 儲存裝置連到電腦時,直接透過「自動播放」存取裝置,並啟動(activate)病毒程序。
這堂課學到最有用的就是「如何關閉 Windows 的自動播放功能」:
執行 > gpedit.msc > 電腦設定 > 系統管理範本 > 系統 > (右邊) 關閉自動播放
其他諸如惡名昭彰的兩隻 USB 病毒的介紹和歷史以及一些陰謀論就沒特別引起我的興趣。


主動防禦的防毒機制

這堂課就是由 Sophos 的工程師來講解了。
一開始當然免不了要介紹一下他們家的歷史… 沒說不知道,說了才曉得大有來頭。
原來現有的防毒軟體品牌雖然不下百種,但真正有核心引擎研發能力的還是在少數,
包括趨勢、諾頓、Sophos等,是屬於那少數,而其他品牌則是買他們的引擎重新包裝。

雖然沒有其他證明輔佐,不過以 1985 年創立到現在超過20年的資歷,應該是有兩下子。
也是他們自己說的,還有一點:Gmail內建的掃毒就是用 Sophos 的。
如果是真的,那我可要眼睛一亮了!

前文《淺談HIPS》中提到的「入侵防禦機制」,在 Sophos 這邊則是一個叫 Genotype 的東西。
瞇著眼睛仔細看了一下 Sophos 英國官網中的介紹
Sophos Behavioral Genotype Protection is a Host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HIPS) that monitors code on a computer, and blocks any that would behave maliciously before it is executed. Unlike other runtime HIPS, which monitor running code and intervene once they believe suspicious behavior has occurred, Sophos Behavioral Genotype Protection identifies and blocks malicious programs before execution.
裡面唯一的重點就是最後那兩個字,這個 Behavioral Genotype Protection也採用HIPS的機制,
且「號稱」能夠在「惡意軟體被執行之前」就攔截阻斷它們,這當然是一個拿來行銷的好字眼!
但若真的技如其名,能將惡意軟體的行為模式以「基因」的方式辨別,輔以廿多年的病毒經驗累積,
看來似乎也不是辦不到。

只是正確率有多高?誤判率有多低?難道別家一樣歷史悠久的防毒廠商就做不出來嗎?
這些問題… 恐怕就跳脫本次課程的討論範疇之外了 :P

一樣是出自課程中的資訊,現在的病毒層出不窮日新月異,甚至是最夯的社交網站也有。
雖然我也玩了包括 facebook/twitter/plurk 等東西,但還沒有遇到講師說的那種病毒型式:
首先是有在存取那些社交網站的電腦中毒,接著病毒會入侵受害者在那些社交網站上的帳號,
接著用那些帳號發佈含有病毒的訊息 ←某種程度上跟「媽~我被抓了快救我」這種詐騙電話很像。

這些社交網站或微網誌中的資訊,是比較不容易被 Google 等搜尋引擎紀錄下來的,
換句話說對防毒廠商而言,沒有辦法透過網路蒐集的方式去取得在社交網站中散佈的病毒資訊。
接下來帶來的結果,就是沒辦法更即時地更新病毒碼並有效保護可能中毒的使用者。
這時候,入侵防禦,甚至主動防禦的機制就更顯得重要。




王團活動

除了台上學到的東西,台下的活動和互動也挺有意思的。

Sophos 一開始曾推出下載病毒測試自己防毒軟體功力的活動,那些病毒當然都是四方蒐集而來,
這舉動似乎也造成了一些議題與質疑,而這件事也出現在活動中進行的小問答中。
有個小弟弟 (小學生吧!了不起國一!) 答對課堂中一個關於 Linux 的問題…
領了小獎品還不滿意,後面還追問「病毒收集的著作權疑慮」(當然他的表達能力沒那麼清楚)
最後被講師一句「沒有人敢宣稱某某病毒的著作權是他的」給打回去。
我說… 靠北那根本就是來踢館的吧 XD

另外中場進行的免費病毒檢測活動,我也把我的小狗機帶去給他們玩玩。
可能是剛換了新硬碟 (泣),所以還滿乾淨的關係吧,並沒有掃到什麼病毒,
倒是看他們用一個 USB 急救碟,直接完成開機、掃毒、解毒的動作,真是挺炫的呢!
事實上這個 USB 急救碟的介紹可以算是第三堂課。

因為我好狗運抽到那顆急救碟,而且已經有執行急救掃毒的動作過了,到時整理一下再寫一篇。
而且我的好狗運還不僅於此呢,另一個NB包也被我抽到了 XDDDDD
雖然一開始純粹是抱著湊熱鬧的心情去參加的,壓根兒沒想到抽獎這回事,
連獎項有些什麼都是到抽獎之時我才知道,但竟也讓我摸走一個NB包 (H)
這也是活動的另一個好玩之處:有好康!

以前工作時常參加公司舉辦的研討會,雖然也是見識到很多,但性質總是比較嚴肅一點,
這次參加的這個活動倒是相對有趣,唯一遺憾的就是主辦單位跟參加的人裡面都沒有㊣妹!

2009/09/26

88風災台東災區復原志工 - 重建紀事

下面簡單記錄在花東協助災後重建這一週的志工工作。
由於工作有進行分配,大家的工作內容與地點都有差異,
這邊以我自己的為主。

8/16 (日)
14:00 抵達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進行初步介紹與講解
15:00 火車站發玉米 (吉安鄉物價平易)
16:00 志工所需 / 災區所需物資搬運與清點上車
17:00 吉安慶修院整理物資
17:30 抵達吉安志工之家
18:00 歡迎晚餐與活動簡報
20:30 『世界咖啡館』遊戲 (以腦力激盪方式討論志工活動目標)

8/17 (一)
08:00 啟程前往台東
11:00 抵達台東市靈鷲山台東中心
12:00 午餐與任務分派
14:00 抵達太麻里新東錦營造公司 (廠區,含辦公室/工寮)
15:00 抵達工作地點,分組開始協助清理 (起重機廠)
18:00 結束清理工作回到廠區清理用餐
20:30 當日心得分享

8/18 (二)
08:00 前往預拌場民房進行清理 (客廳/廚房)
12:00 午餐 /午休
13:30 於廠區進行清洗工作 (清洗從現場拿出來的機具、零件或其他物品)
17:30 晚餐
20:30 當日心得分享

8/19 (三)
07:30 民房清理 (董事長室)
11:30 午餐 /午休
13:30 廠區清洗工作
17:00 收工
19:30 台東市參加 (花青) 志工團聚餐
22:30 聚餐結束,回太麻里

8/20 (四)
07:30 廠區清洗工作
11:30 午餐 /午休
13:30 民房清理 (主臥室與其他房間)
15:30 遭鐵釘劃傷,離開現場
17:00 收工
18:30 台東志工團聚餐 (with 其他地方人士)
21:00 聚餐結束
21:30 踢翻腳指甲,隨台東市志工離開
23:00 於台東馬偕醫院急診處拔除指甲包紮
24:00 夜宿靈鷲山台東中心

8/21 (五)
09:00 協助其他物資整理
12:00 午餐 /與其他志工會合
13:30 啟程回花蓮
16:00 回到花蓮青少年公益組織 / 自由時間
18:00 晚餐
20:00 回志工之家,進行工作分享與討論
23:30 討論結束,準備夜遊

8/22 (六)
00:30 北濱玩沙灘排球
02:00 七星潭夜遊
06:00 離開七星潭 / 吃早餐
07:00 回志工之家休息
09:00 到慶修院搭棚子 / 搬義賣用木椅
12:00 花蓮市午餐
14:00 離開花蓮啟程回台北
16:00 抵達台北


2009/09/03

88風災台東災區復原志工 - 楔子

How many times would you have
to participate in a greatly meaningful activity
with a group of totally unknown people?
I've got one.



8/15號,透過噗浪與 PTT Emergency,我得知了這個訊息
就在前一天而已,我在《面對無情的災難,我們可以做什麼?》這篇,文中傳達了我的意志:
不想去有一堆媒體政客閒人進出的傷亡慘重災區;工作期間也想在會與上班族志工強碰的週末。
這個工作幾乎是最適合的,雖然一星期的長度還是著實讓我猶豫了一下…
不過回頭想過,這輩子我能有幾次機會如此付出?

一開始當然先查詢活動發起團體:花蓮縣青少年公益組織,雖然資訊很少但可以確定它是真的。
除此之外,由於號召的文章中描述很模糊,我在報名前也去信詢問了幾個問題:
1. 主要工作地點。是否集中在太麻里鄉?
2. 主要工作內容。即網頁所提的救災復原工作,是以清理為主嗎?或是搬運物資?
3. 一週的時間當中,除了農產品協銷日以外,是否有規劃工作進度?或是視現場需要分派任務?
4. 是否有與其他團體聯繫合作?(避免妨礙專業救災/重建工作)
5. 個人需準備的東西。清理工具相信當地會有準備,
是否需自備手套雨鞋雨衣等個人防護配備?
6. 看過報名表格內容了,但還是確認一下:
在重建區當地的交通與三餐是否會提供?
7. 我會從台北下去,若人數夠多是否可集中申請台鐵免費搭乘?(
因為人數的掌握在貴單位)
雖然到報名截止前還是沒收到回應,但我還是報名參加了。
事後知道,其實他們那時也是很多狀況都還不清楚。

雖然對廢話連篇的我來說很難,但要我用短短幾句話來描述這個活動,我會這麼說:
我們的主要目的為協助災後重建,但由於台東地區對這種志工救災機制並不熟稔,
所以我們另外也需要協助志工募集的工作,甚至設立一個志工招募站 (if possible)。

如同我在《面對無情的災難,我們可以做什麼?》裡面提過的921賑災經驗,
到底有哪些地區、多少人、需要什麼物資、數量多少?或需要多少人力?做什麼?
而我們手邊又有哪些物資?數量多少?有沒有車輛人力可以幫忙派送人力與物資?
這些資訊該跟誰接洽?該由誰主導?是否有權責問題?是否有時間急迫性?
這些問題也存在於我們這次的工作當中。

事實上整個志工活動有很多個面向可以分享和討論。
除了這篇楔子以外,至少還會有工作紀事救災雜記我們做了什麼等三篇。
在這邊預告,這幾篇最晚在國慶日前會完成,其實它已經拖夠久的了…
(11/1 13:50 補充自婊:阿是要在哪一國的國慶日前完成啊…)
(11/1 23:32 補充《我們做了什麼》)

而且把這些給寫出來,對我來說是一種責任。
完成的會陸續在此放上連結。



2009/09/02

淺談HIPS

從太麻里回來以後隔一週馬上開工,中間這一個星期完全處於HP紅血狀態。
除了養大小傷以外,腦袋的活力也趨近於零,乃至於救災心得完全動不了。
現在已經開工了,大小傷慢慢復原,腦袋也慢慢開始動了起來…
想起還有一篇早就醞釀過也架構得差不多的科技文,就在這邊先充個九月首po吧:P


HIPS

話說之前用的防毒軟體:Sophos,其中有一項賣點叫 HIPS (Host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An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 (IPS) is a network security device that monitors network and/or system activities for malicious or unwanted behavior and can react, in real-time, to block or prevent those activities. Network-based IPS, for example, will operate in-line to monitor all network traffic for malicious code or attacks . When an attack is detected, it can drop the offending packets while still allowing all other traffic to pass. Intrusion prevention technology is considered by some to be an extension of intrusion detection (IDS) technology.
要說 HIPS 得先說什麼是IPS。取自維基百科的解釋如上,簡單說 IPS 就是入侵防禦系統
IPS 是來自於 IDS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 入侵偵測系統) 的延伸,均屬網路安全的一環。
這樣的系統會監控網路,並偵測可能的惡意活動乃至攻擊。IPS 則更進一步地預防 (Prevent)。

由於是預防而不是阻擋,所以它與我們平常認知的防火牆有一點不一樣。
一般防火牆以「開放」與「禁止」的通道來攔截和放行網路上來往的各種訊息封包。
IPS 則更聰明。透過 IDS 偵測之後,可以即時反應,並決定每一個訊息封包該放還是該檔。

假設防火牆是機場海關,它可能會開放十個出口,拿北美/EU護照的走 1-5 號直接放行;
拿南美、東南亞國家護照的走 6-8 號檢查盤問;其他禁止進入的國籍則走 9 號辦理遣返;
特定國籍在被遣送前,得先到 10 號壓指印做紀錄以確保他們不會危害X國國家利益
IPS 夠聰明的話,海關出口大概就會有一隻機器人,掃一下你的瞳孔就知道,
該引導你往那個出口走 (例如A是生門,B是死門,C是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XD)



會想到要寫 HIPS,是因為在 survey 防毒的時候,看到這一個活動
那好像是 Sophos 辦的一個「試膽活動」(?),反正就是提供一堆病毒,
讓你下載回去試試看自己的防毒軟體夠不夠力!

01的討論中提到了「還沒下載或下載到一半就被防毒軟體給攔截了」這件事。
後來才知道這也是與 HIPS 相關的議題之一,再輔以 Sophos 官方的說法
主機入侵防禦系統(HIPS, Host Intrusion Prevention System)是一種針對未知病毒及可疑行為的新式安全防禦技術,主要是為防止未知弱點在完全無解毒碼情況下遭受零時差攻擊,因為再快的病毒碼更新速度,永遠和病毒第一次被發現時有一段時間差,再加上病毒碼也有更新時間差,所以在這段時間內,只靠病毒碼的比對,會讓系統處於高風險狀態。

What Is the 'HOST' ?

到這兒總算大概知道 HIPS 在秋什麼了 :P
可是那個 host 又代表什麼意思呢?同樣來自維基百科的解釋:
投入使用的入侵預防系統按其用途進一步可以劃分為單機入侵預防系統(HIPS: Hostbased Intrusion Prevension System)和網路入侵預防系統(NIPS: Network Intrusion Prevension System)兩種類型。

網路入侵預防系統作為網路之間或網路組成部分之間的獨立的硬體設備,切斷交通,對過往包裹進行深層檢查,然後確定是否放行。網路入侵預防系統藉助病毒特徵和協議異常,阻止有害代碼傳播。有一些網路入侵預防系統還能夠跟蹤和標記對可疑代碼的回答,然後,看誰使用這些回答信息而請求連接,這樣就能更好地確認發生了入侵事件。

根據有害代碼通常潛伏於正常程序代碼中間、伺機運行的特點,單機入侵預防系統監視正常程序,比如Internet Explorer,Outlook,等等,在它們(確切地說,其實是它們所夾帶的有害代碼)向作業系統發出請求指令,改寫系統文件,建立對外連接時,進行有效阻止,從而保護網路中重要的單個機器設備,如伺服器、路由器、防火牆等等。這時,它不需要求助於已知病毒特徵和事先設定的安全規則。總地來說,單機入侵預防系統能使大部分鑽空子行為無法得逞。我們知道,入侵是指有害代碼首先到達目的地,然後幹壞事。然而,即使它僥倖突破防火牆等各種防線,得以到達目的地,但是由於有了入侵預防系統,有害代碼最終還是無法起到它要起的作用,不能達到它要達到的目的。
當NIPS所監控的是其他網路設備 (router, bridge, gateway... etc.) 時,HIPS 就是監控 host。
所以這個 host就是「安裝/設定了 HIPS 系統的機器」,也就是你我所使用的電腦了。
以我為例,host 就是我的電腦,而提供 IPS 機制的就是 Sophos 了!


Avoid From the Latest Threats

包括維基百科與 Sophos 官網另外也提到了 HIPS 的一個特點:不怕新病毒。
這麼說或許有點誇大,但由於 HIPS 透過行為監控來揪出可能的惡意程序,
在某種程度上的確是不用擔心層出不窮的新病毒 /木馬 /廣告 /惡意程式,
也不需花時間和成本不斷更新遇到最新型病毒也沒輒的病毒碼。

不過它所帶來的另一個困擾,也是前文舉出各家防毒軟體時提過的:敏感
以我使用 Sophos 為例,首先遇到的就是只要在安裝完以後,
啟動任何一個會存取網路的程式,都會跳出寫著一堆有看沒有懂的文字的警告視窗。



但好處也是對我這種使用者來說,可以自己決定是否放行任何警告。
我這種使用者就是「不算 Power User,但具備簡單資訊相關知識」的人。
這邊剛好呼應到此篇所說的一些觀念:
…當某進程或者程序試圖偷偷執行的時候總是會調用系統的一些其他的資源,這個行為就會被hips檢測到然後彈出警告詢問用戶是否允許執行,用戶根據自己的經驗來判斷該行為是否正確安全,是則放行允許執行,否就不使之執行,一般來說,在用戶擁有足夠進程相關方面知識的情況下,裝上一個hips軟件能非常有效的防止木馬或者病毒的偷偷執行
上面說的是單獨使用 HIPS 系統,那可能真的需要一些更進階點的知識。
而像我這樣的 USER,使用像 Sophos 這種具備 HIPS 機制的防毒軟體,則是另一種搭配!
真是有種騎士拿長矛,警察拿手槍的感想 -- 什麼人用什麼武器啊!
其實真正的感想是幸好我當初沒有去念 Royal Hollaway 念資訊安全。


以上資訊為網路蒐集整理而來,如有錯誤煩請指正 :)

Reference:
Wikipedia (中文, 英文)
Sophos Lab Taiwan
瞭解何謂主機入侵防禦系統(HIPS)? by 甲胖



Google 搜尋 HIPS 的第一張圖竟是美臀㊣妹Shakira

hip (n.)
1. 臀部,屁股;髖部;髖關節[C]


2009/08/14

面對無情的災難,我們可以做什麼?

不管是醮媒體、罵政府、疼惜災民,或是送上前線第一手資訊。
現在在網路上,或媒體、政客做的比我還多還詳盡/多餘,所以不是我這篇想說的。
對我們這些幸福的未受災人來說,不外乎就是三種人:

一種天天看新聞報紙然後天天難過
一種不管看不看新聞報紙都沒感覺
一種在難過之餘想著自己能做什麼
這篇是寫給第三種人的,對於我們這種人,我認為起碼還有下面這幾項可做:
捐錢、捐血、捐物資、當義工,與祈禱。


捐錢

救災時的人力物力機具油耗乃至於災民和救災人員的飲食,都需要金錢。
災後重建更是需要龐大的金額才能還給災民一個家,以及 (若還有人想得到的話)
對災區規劃長期的復原/保育計畫。

這些事務多半是我們小老百姓無法直接參與的,所以我們捐錢。
可是要捐到哪兒去?這個問題我也納悶了好一陣子,我在這一噗裡面的結論是:
看來還是紅十字會跟世界展望會比較可信一點;慈濟已經被我ban掉了,
各電視台更不用說,我才不敢把錢送給嗜血的媒體呢
其實也不需要太過緊張,如同下面新聞所說:
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指出,民眾選擇捐款機構,有幾項可以判斷的依據:一是確認該機構有無內政部核准通過的勸募文號;二是捐款機構皆應開立捐款收據;三是可上內政部社會司網站,有立案的機構皆會登錄在網站上;四是可上網查詢相關資料,都是民眾捐款時可以判斷的標準。

古允文更坦言,比起政府,他會傾向把善款捐給
民間知名的慈善團體,「這類有公信力的機構,募捐機制也很可靠。」台灣公益自律聯盟也表示,由於政府機關撥款運用得通過層層關卡,效率不及民間團體即時,「所以有不少民眾寧願捐給民間團體。」



附上這個連結,上面有各個捐款的管道可以參考。
最後,若災後大家還有餘力與記憶的,就一起尋找管道監督這些錢有沒有被正確的使用吧!




捐血

受災民眾如其多,除了不幸罹難的,還有數不盡的傷者。
醫救的過程中難免都會需要輸血,這時捐血就成了另一個重要的資助來源。
捐血不難,只要自己的身體狀況在許可範圍內,捲起衣袖等著被扎捐出熱血就好了!
不過捐血也有要注意的事項,就是「血液的生命週期」,另一則報導指出:
台北市捐血中心企劃課長陳世利呼籲,「不要再來了!」因為血液有生命週期,無法久放,大家若擠在同一時間捐血,反而會過多而浪費。

陳世利說,目前台北每一處捐血站都大排長龍,但血液有生命週期,如血小板是5天,而全血是42天。他表示,若醫院需要100袋血,而供血量有200袋,多出的100袋只要過期就無法使用。尤其民眾捐一次血要休息2個月,大家都擠在同一時間捐,反而是浪費。



如果你/妳打算去捐血,或許也願意響應一下這個熱血牆的活動。(注意有自動播放音樂)
它是由朱學恒等所發起的,藉由捐血人的圖片與文字,鼓勵更多人捐出他們的熱血。
還有還有,捐血也可以促進身體的新陳代謝,還有好吃的小餅乾跟飲料唷 ^_^y




捐物資

如果有時間的話,可以先看一下《第二次前往旗山 究竟發生了麼事》(part1, part2, part3, part4)
簡單說就是一位親入旗山捐贈物資的義工所看到的現象:一堆一堆沒人搭理的物資山。
旗山的物資山沒兩天就在新聞中被提出來了,縣政府也說物資夠了。

不過隱藏在背後,更大的問題是:什麼才是災民們,或救災時需要的物資?
大家多少都會設想一下災民的狀況,知道他們家都沒了,吃的穿的喝的用的可能都需要。
不過同時間也應該要設想一下災區的狀況,有些東西是沒想到的,有些則是想到了卻無用。

沖泡食物:
泡麵是充飢最快最有效的食物,奶粉則是小北鼻不可或缺的營養。
可是在可能連水電都很奢侈的災區或「難民營」,是否連熱水可能都不可多得?
泡麵就甭說了,奶粉則最好是可以冷水沖泡的為佳!

鮮食/熟食:
物資運送需要時間,而且多半會批次處理,先集中陳列,再分送至各災區與災民集中處。
這些食物在送到災民手中之前,尤其在盛暑的烈日與大雨之下,很快就會壞掉。

尿布/衛生棉:
災民之中最需要被照顧到的當然就是老人跟小孩,所以尿布也是… 套句前面那篇網誌的說法,
是加分的物資。同時女生們每個月要報到一次的好朋友,也不會因為救災復原的工作而告假。

電池/手電筒:
在沒水沒電的環境中,入夜之後總是最難熬的。
一絲光線除了可以照明以外,也可以給人安定的感覺。

水/乾糧/罐頭食物:
任何不需要加水加熱即可食用的食品,都具有即戰力。
而飲用水當然也是永遠都不會嫌多的救災物資!

清潔/消毒用品:
不管是清理家園或是清理暫時的棲身之所 (難民營),除了水以外清潔消毒用品也很重要。
災區不但充斥污泥瓦礫,還有屍體。尤其在潮濕的夏天,病毒病菌更容易在這種環境滋生,
所以清潔是很重要的事情,沒有人希望終於被救出來了,結果病死在外頭吧。

藥品:
重要性同消毒用品,災區的醫療資源也是極度缺乏,任何簡單的藥品都可以幫助到災民。
例如急救箱、防蚊液、繃帶、止痛藥、腸胃藥… 那怕是一瓶小護士也幫得上忙。

柴油:
我們總是在加油站喊著:九五加滿。但實際上有很多很多東西是靠柴油在當燃媒能源的!
當過兵的最熟悉的可能是除草機,而災區吃柴油的則是各種挖掘機具、推土/挖土機。

『當作自己要去深山中露營,但是沒有負載重量的限制,也就是要帶啥要帶多少都可以』
用這種思維去想,或許可以更貼近一點災民,從而提供他真正需要的物資。
這樣子,捐出去才有意義! (這邊也有捐贈物資的建議列表)


當義工

那麼多的救援物資需要人搬上車、載去災區,卸貨與分發,才到得了災民手中;
災區的救援需要人挖開層層污泥、搬開土石大樹與一磚一瓦,才有一絲希望救人;
而災區的重建更需要人來清理、打掃、把不要的搬走,把需要的般進去。
這些工作除了籌畫與機工具以外,更需要很多很多的人力!
那怕只是搭個捷運去幫忙搬運物資上車,也是一種貢獻!

921的時候,我與一個這禮拜剛當爸爸的朋友,在電視上看到徵求義工幫忙搬物資上車,
我們兩個就衝去了,不過到的時候已經搬完。這時他們在找志工跟車南下卸貨,
我和朋友對看一眼之後就上車了。首先到台中大里的物資集散中心卸貨,時間約凌晨。
那一箱一箱好像永遠搬不完的,最重的礦泉水,我們搬得很爽快。

接著我們繼續跟著尚有部分物資的 (高速公路道路救援) 車輛往上駛進新社鄉。
這時天空已露魚肚白,隨著太陽升起,路上的龜裂痕跡與路旁的斷垣殘壁越顯清晰。
我們一路開進幾乎只剩一半的新社國小陳放物資,這時卻同時遭遇兩件事:
如難民般貪婪地要求著物資的,那些受創較為輕微的居民,
以及聽到更深山中還有更多受困無法離開的居民的消息。

這就是為什麼,我對於捐贈物資這件事,其實是有點感冒的。
但我仍然會鼓勵有能力的人去當義工,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就是這麼回事!

(8/16 補充兩個義工相關資訊的網站,今天中午準備去太麻里協助災區復原!)
http://lingtelli.com/savetaiwan
http://pttemergency.pixnet.net


圖片來源


祈禱

當我們能做的事情都做了,剩下唯一的就是祈禱了。
不管你是信耶穌還是信佛祖,燒紙錢還是跪阿拉,用你的信念去祈求…
死去的能安息離開
受傷的能早日康復
受困的能順利救出
失所的能重建家園


無情的風雨能稍歇
毒辣的烈日能稍緩
無能的官員能清醒
無聊的政客能閉嘴
如果你相信大樂透得主所相信的那本《秘密》,就把所有善念拿來祈求吧!
如果你相信你相信的神能帶來慈悲與寬恕,就把所有信念拿來祈求吧!
就算你只是為了讓自己好過一點、心安一些,也一樣祈求吧!
當做相信冥冥之中會有股力量幫助大家那樣地去祈求吧!
即使你和我一樣是個無神論者。




最後,別忘了我們所擁有的,最珍貴的資產之一:希望


圖片來源